2017-03-14 苏丹 点击数:5522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能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传统文化是孩子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懂传统文化的孩子就等于失去了民族之根。作为有责任心的家长,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我不敢说在这两方面我做得有多好,但是我确实有过努力和尝试,希望能借此机会与各位老师和家长交流心得与体会。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面对着环境恶化、水体污染、雾霾频发、绿地骤减的不良环境,被钢筋混凝土建筑环绕,家长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尽量发掘和利用城市中的公共绿地资源。我们很幸运能够住在天河公园旁边,虽说比不上森林里的空气,但是在大城市中已是难得了。每次从市区其他地方回来,一走进小区门口,都会觉得空气瞬间清新很多。每天下午幼儿园放学后,好几个家长都会相约带孩子去公园里嬉戏、玩耍,几乎都要玩到6点钟才回家。碰上下雨天也不影响孩子去玩。只要不打雷闪电和刮台风,一般的下雨天一样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玩,穿上雨鞋和雨衣,打起小花伞,去听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去找雨天出来慢慢爬行的蜗牛,去踩路上一个个小水洼,溅起的水花总能让孩子兴奋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带上手电筒,晚上去公园找蜗牛,或者比赛看谁先发现蜗牛。有一次,我和孩子在楼下发现一条蚯蚓在路中间挣扎,我就找了根小木棍,把它挑起来再放回土里,并告诉孩子蚯蚓在土里爬,会帮助植物更好地呼吸,它的粪便还是植物的养料呢。夏初的时候,我会带孩子在楼下绿地或公园里寻找萤火虫,抓一只放在手心里,仔细观察后再放开它。去年的萤火虫比较多,草丛中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可是今年就很少,不知是不是打太多杀蚊药的原因。市区可利用的绿地挺多,去生物岛骑自行车、大学城中心湖放风筝、华农校园看紫荆花、二沙岛的体育公园、会展公园的木桥、珠江公园的喷泉等等。

第二,周末和短长假时,可以去市郊和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寻幽探胜。去火炉山、天麓湖、帽峰山爬山让孩子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比如说长在树干上的黑木耳、绚丽多彩的野蘑菇、通身绿色的蜘蛛、黑色的天牛和废弃的山路。再远一点,有去从化赏梅花、过幽谷、探猴岛、摘砂糖桔,去惠州南昆山看白云悠悠、溪水淙淙,看到了小松鼠、小青蛙、小螃蟹,去深圳和惠州的海边看壮丽的日落、中秋的明月和在海里游泳冲浪。

1.jpg


第三,寒暑假时,我们会带孩子去奶奶家、外婆家和去远处旅游。外婆家和奶奶家在不同的县城,孩子可以感受不一样的山水和风俗,也可以加深与祖辈的感情。在外婆家,孩子有在雪中玩耍爬山,走过木板桥,穿过苗族服饰,未满一岁时就在河边游泳玩耍。在奶奶家,孩子体会了田园牧歌的清新,绿油油的稻田,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喂过牛吃草,摸过牛尾巴,追过鸡鸭,赶过羊,烧过野草,打过水漂,放过烟花,吃过柴火饭。暑假去远处旅游同样也是让孩子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滋润了心灵,开阔了视野,让孩子心胸不再狭窄,能让她拥有博大宽容的心胸。

第四,对于暂时去不了或不方便直接接触的地方和动植物,我会让孩子看一些电视纪录片和阅读自然地理之类的书和杂志。有一段时间,她特别喜欢看眼镜蛇,就经常看关于眼镜蛇的书或纪录片。地球仪也是不错的学习资源,孩子会问我说,这是什么国家,那是什么国家,中国在哪里,广州在哪里,长沙在哪儿,乌鲁木齐在哪。通过在地球仪上找广州,她意识到地球很大,广州只是地球上一块很小的地方。我还会给她看从月球上看地球的照片,还有整个太阳系的图片,告诉她地球也只是整个宇宙中一个小小的星球。

如果说多接触大自然可以拓宽孩子心灵世界的宽度,那么让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能帮助孩子挖掘心灵世界的深度。我理解的传统文化除了本民族的之外,还要让孩子了解一些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让孩子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知道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而让孩子了解他国文化是为了让她学会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心态更宽容和开明,避免盲目的民族自大心理。

学习和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我目前有做过的努力包括在传统节日到来时大概说一下节日的含义,和孩子一起做过元宵,包过饺子,带她看过龙舟竞渡,看过外婆做糍粑、煮社饭,去给故去的太太、太姥爷扫墓;给她读西游记的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如宝莲灯、哪吒闹海和嫦娥奔月等。因为她有段时间太喜欢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因此我们这次暑假去新疆自驾游的时候,虽然天气预报说吐鲁番很热,但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我们还是去了。那天,炙热的太阳干烤着火红的火焰山,走过摇晃厉害的吊桥,穿过山脚下一片似奇异般存在的河谷绿洲,过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一片的“牛魔王洞”之后,我们就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我有点不想爬上去了,但是孩子居然能忍住日晒(在广州稍微有点日晒就要说晒死了的),和表哥爬到那块“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石碑下,眯着眼睛拍完照走下来,还很开心的样子。我能感觉到她一直想看看火焰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回到车上后顺便又跟她回顾了一下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2.jpg


北京古迹众多,我又在北京上的大学,所以我很乐意带孩子去北京多看看。国子监、雍和宫、什刹海、颐和园和圆明园都带孩子去过,故宫、长城和天安门广场还想着要等她大一点再去。其实,相对于米奇妙妙屋、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和芭比那些故事来说,孩子对传统文化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因势利导,坚持给她讲故事,带她去历史古迹中熏陶,多参加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和课程,让她慢慢学会欣赏本民族文化的美和博大精深。其实,这还给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孩子了解和喜欢本民族文化,家长自身还得不断学习、不断阅读,才能在孩子有疑问时给予及时回答,同时又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家长形象。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意味着排斥其它文化,我还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有一次在香港玩的时候,我们在中环路过一个教堂,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于是带孩子走进去,并告诉她在教堂里不能够大声说话。等我们找了位子坐下后,我看到有本英文唱诵的书,就拿起来翻阅。孩子看到了,也很好奇地拿来看,还看得入迷了呢。我没有打扰她,等她聚精会神地看了好一会儿,再告诉她该走了。她一边放,一边说:“妈妈,这本书好好看!”里面全是英文,她怎么看得懂呢,但是我没有打击她这份热情,而是告诉她说:“以后有机会再看哈,等你学了英语就更好看了。”

3.jpg


在家里,我有时会给孩子听不同语言和民族的歌曲和音乐,她有时会喜欢,有的就会说好难听,不过,重在熏陶,不需要强制她喜欢。西方传统节日如复活节、万圣节的时候,市里也会有一些主题活动,我们一般有时间都会去参加。

教无定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和特点。但是,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一定要确保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和中外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