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空,葱郁的青山,潺潺的小溪,金黄的稻田,成片的桔树,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家乡;春天的农田里抓鱼,夏天的小溪里捉蟹,秋天的树上摘水果,冬天的柴灶里烤红薯,这是我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总是令人怀念,难以忘怀!
可如今我们的宝贝,生长在大城市中的孩子,虽然熟悉现代城市中各种儿童游乐设施,但对城市外面的环境接触太少,对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东西无法理解,相信很多在现代都市中长大的宝贝都有类似的疑问:
妈妈,我们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
用买回来的大米煮出来的。
那么,大米又是怎么来的?
大米是水稻种出来的。
那水稻又是怎么来的?
水稻是从禾苗长大的。
那禾苗又是怎么来的?
禾苗就是用稻谷种子发芽后,放在稻田里长出来的。
那稻谷种子呢?
这是我家宝贝问的诸多生活问题中的一个,尽管我尽可能地想给他解释清楚,但听完以后,孩子还是一脸茫然。正巧,暑假的一天,有机会带着淼儿一起去从化某农业基地参观体验插秧、割稻、打谷、炒爆米花,可以让淼儿真实地了解到他天天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
从没有下过农田的淼儿,第一次下到稀软的农田里,可谓举步维艰,每一步都需要爸爸牢牢的牵着,才能从稀泥里拔出腿来。要走到基地教官指定的位置种上禾苗,尽管只有短短的十来米长的路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件费力的事情,我们的孩子按着教官的指导,种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株禾苗。
完成了插秧以后,教官又带着大家到旁边的田里割稻谷,7月中的天气,稍有些炎热,每个人分了一顶农民们常用的草帽,这对孩子们也是一个稀奇的东西。戴着草帽、手拿镰刀,按照教官的指导,小小的手中抓住稻谷,开始割稻谷啦! 孩子们割下一把一把的稻谷,整齐地放在箩筐里,汗水顺着幼小的脸颊流下来,用手一抹,变成了花花的小脸……
割下的稻谷被搬运到打谷场,紧接着,孩子们也来到打谷场,将刚才割下的稻子打下来。打谷场上是最原始的打谷方式,孩子们拿着稻子,一下一下地打谷,忙得不亦乐乎。
完成了打谷任务后,该是孩子们休息和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了——炒爆米花。趁着这个时候,我便开始细细的跟淼儿讲解整个稻谷生长的过程:从打下的稻谷中挑选出一些好的稻子,作为种子;给种子浇上水,过几天种子便会发芽;再将发了芽的种子撒到地里,便会长成禾苗;等禾苗长到小淼淼的两个手掌加起来这么高的时候,再将禾苗从地里拔出来,三四棵一起,成为一个小组,种到田里的同一个位置,这就是插秧;然后过一段时间,为了让禾苗长得更强壮,农民伯伯们就给稻田里撒一些肥料,就像妈妈给小淼淼补充营养一样,听得他露出憨憨的笑容……;禾苗在田里补充了足够的营养以后,再生长几个月,就开始长出了果实——谷子,慢慢的谷子成熟了,变黄了,便将他们割下来运到打谷场,就像小淼淼刚才那样,把谷子一颗一颗的打下来。这些谷子用一种机器把它的壳剥掉以后,就成了我们煮饭用的大米。这次,淼淼终于明白了,小脸露出甜甜的微笑……
接下来,我便顺势开导淼儿,问道:“淼淼,你刚才插秧的时候,是不是在田里都差点抬不起腿、稀泥弄得你的衣服裤子都很脏啊?”淼淼点点头,“是的。”我又问道:“淼淼,你在割稻子的时候,是不是太阳晒得很热,流了很多汗啊?”淼淼又点头说是的。我再问到:“淼淼,你打谷子的时候,是不是要用很大力气,打得很累啊?”淼淼说:“嗯。”“淼淼,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农民伯伯在地里工作的时候很辛苦,太阳晒得他的汗水都流下来滴到泥土里了,你知不知道,你吃的米饭,每一颗都是这样辛苦的种出来的,因此吃饭的时候,妈妈才总是要求你把碗里吃的干干净净,不要掉那么多到桌子上,所以你以后更要认真吃饭啊……”
通过这次的切身体验,不仅解开了淼淼对大米的困惑,也教育了他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而今天放飞在田间野外的农家生活,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或许将是一生的影响!
曾经为了张文亮的小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感动万分,亲爱的宝贝,现实生活中,妈妈也会努力放慢脚步,和我的小蜗牛一起闻闻路边的花香,听听林间的虫鸣和鸟叫,享受溪水的欢唱,静数满天的繁星,让妈妈耐心地陪伴着我的小蜗牛慢慢长大,慢慢、慢慢地爬到属于他自己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