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妈:我们都知道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 ,她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几乎是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孤寂同时承受。今天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其出色的文学造诣,但追溯张爱玲成长经历,她的个性特点与她小时候和母亲的关系息息相关,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个不快乐的母亲对孩子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文章观点犀利、引人深思,非常赞同作者的一句话:“最好的爱首先是亲密关系,而不是我愿意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情愿在你身上实现我未曾实现的梦想。”
文 | 涵涵妈
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对孩子一生影响巨大。
张爱玲曾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她才醒来总是不甚快乐的,和我玩了许久方才高兴起来。”
试想一个人在刚刚睡醒的那一刻都不能快乐,那她整天该生活在多大的忧愁和焦虑之中。
张爱玲与母亲的关系,可谓折磨了她一生,从因爱生恨,再到因恨而惴惴不安,最终连生孩子都不敢。
如此睿智而又特立独行的一个女性,最终也没能摆脱母亲带给她的一切烙印,每每想起不禁让人感觉到可悲可叹而又可惜。
有人曾在张爱玲的洛杉矶公寓里看见她面壁而坐,喃喃独语,她对来客解释说:“对不起,请你理解,我在和我的妈妈说话呢。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
可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她仍因此而耿耿于怀……
张爱玲一开始对她的母亲是充满了爱和崇敬的。虽然在她四岁时,母亲就远赴大洋彼岸,但却一直关心着她的教育问题。在离婚时,母亲坚决要在协议上注明一条:女儿的教育问题,包括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得她的同意。
而正是她的不妥协,让张爱玲接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彼时,她看不起抽鸦片的父亲,看不上弟弟的私塾老先生,却无比向往母亲的那个光明世界。
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是清末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她审美极好,会穿衣打扮,生活讲究;她敢于反传统,敢于离婚;她有艺术家的气质,会多国语言,还会油画和雕塑,是一个崇尚自由,尊重知识的独特女性。
那时她是张爱玲心目中的女神,是一位神秘而美好的女神母亲!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甚至比戏剧更丰富多彩。
张爱玲中学毕业那年,母亲回国与父亲谈判张爱玲出国留学事宜,父亲不仅不同意,还把张爱玲打了一顿,并软禁起来,接着张逃出父亲家里,与之彻底决裂。
也正是这次的朝夕相处,让张爱玲对母亲的爱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黄逸梵是急躁的,严苛的,当女儿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她会冲着她咆哮;当女儿笨拙时,她会骂她是“猪”;当女儿生病需要她照顾时,她会口不择言地说张爱玲活着就是为了害人。
不仅如此,她还一直信奉“不许哭,弱者才哭!”的教条。一个正常人怎么就不能用哭来发泄情绪呢?
张爱玲的母亲固然苛刻,但却也是爱女儿的,只是她爱的方式不对!
不然她怎么会花钱让女儿去学钢琴和英文,为她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请昂贵的私人老师给她补习功课?
可她始终不明白,最好的爱首先是亲密关系,而不是我愿意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我情愿在你身上实现我未曾实现的梦想。
在与张爱玲的关系里,她有着极大的付出感和牺牲感。
而很多时候有些事,你做了不说,留给别人的是感激,你做了又说了,留给对方的却是伤害和亏欠。
所以,付出感是极有杀伤力的武器,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刃剑。
而付出感与牺牲感特别强烈的人,往往是不快乐的,因为只有不快乐的人,才会满腔愤怨地诉说自己的不容易,才会如此费力不讨好!
后来张爱玲与母亲之间,就剩下了冷冰冰的“欠债与还钱”的关系,她卖文为生,勤勤恳恳地存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把母亲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部还清,从此两不相欠。
她不动声色地实行对母亲的报复:还钱时,冷眼看着母亲哭。有什么比得上女儿把你所有的心血用冷冰冰的钱来计量更残酷的呢?
母亲送给她的一对翡翠耳环,她拿去卖掉;母亲临终前想见她一面,她都不肯去。
黄逸梵当初一定没想到自己对女儿的伤害是如此之大吧?四岁时她离家出走,仅仅留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母亲”,十六岁时,原本以为可以得到亲密母爱的张爱玲,却生生被母亲的苛刻和付出感给斩杀的鲜血淋漓,从此她对母爱的最后一点幻想和憧憬都破灭了。
张爱玲也是知道自己的残酷无情的,她也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忘恩负义,所以她曾对自己说:“反正你自己将来也没有好下场”。
她甚至不敢生孩子,因为她怕她的孩子替母亲来报复她。
于是在垂垂老矣,生命将近油枯灯灭之际,她还在为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而耿耿于怀!
当我们因为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而对她咆哮时
当我们处心积虑地想要把自己未经的梦想在孩子身上实现时
当我们心怀巨大的付出感和牺牲感时
当我们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而你却不能尽如我意时
我们又何尝是快乐的?我们的这些不快乐,到底又会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呢?
别忘了:一个母亲的快乐,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请记住: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无关生死的事都不算事儿!
放下焦虑和埋怨才能轻装前行!
或许,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快乐向上的妈妈。
不然你都不快乐,孩子怎么快乐的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