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广州日报大洋网 点击数:2169
手足口病流行高发期 宝宝如发热起疹要尽快就医

5月16日,今年广东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8366例,死亡3例!

省卫生计生委发布手足口病预警信息:当前本省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高发期,手足口病发病将在近期维持较高水平,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升高。

据省卫生计生委通报的今年以来手足口病数据,发病88366例,死亡3例,较2015年同期病例数(51327例)上升72%,死亡数持平;较2014年同期病例数(138513例)下降36%,死亡数下降86%。

监测显示,目前本省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专家评估认为:每年5~7月是广东省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发期,当前本省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高发期,手足口病发病将在近期维持较高水平,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升高。

省卫生计生委提醒

一、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落实晨检、病例监测、生活娱乐用品清洁消毒、环境通风消毒等日常防控措施,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

及时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小朋友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医。

出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及时处置。

二、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和勤晒衣被,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三、各类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的商场、儿童娱乐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要加强环境通风、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保持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卫生清洁,预防手足口病传播。

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医疗卫生场所要加强通风,加大候诊、就诊及治疗等区域的消毒频次,并为就诊人员提供便利的洗手设施;着重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与救治工作,降低病死率。

手足口病常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被病毒污染的水及食物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累及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急,传染性强。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预后良好,少数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有多种,常见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每年引起手足口病的优势型别有更替,其中EV71型引起重症及死亡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型别。

肠道病毒对高温及含氯消毒剂等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选用暴晒、煮沸和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酒精对肠道病毒杀灭效果不佳,建议避免使用。

常识知多点

预防不难 关键在洗净双手

手足口病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分泌物传播、飞沫传播、手接触传播和粪便传播。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首席专家何剑峰表示,由于手足口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有发烧,手掌、脚板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家长很容易能发现。

对于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何剑峰认为关键是洗净双手。在公共场所活动之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饭前便后都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给小朋友洗手,避免共用毛巾抹干手。还要提醒孩子尽量不要到处摸,手摸过不干净东西后,不能揉眼睛、揉鼻子、吃手,以免把病毒带到体内。此外,何剑峰还提醒,勤通风、勤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也很重要。

“管好手和口这两样就是关键的防病措施。”专家特别提醒,父母回家也必须先洗手再接触孩子,其中经常接触孩子的妈妈更需要经常洗手、仔细洗手,“尤其是在给宝宝换完尿布之后,否则成人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因为成人免疫系统成熟可能不发病,但却仍有通过接触传染将病毒传给孩子的危险。”

水疱未彻底干涸须留家中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不像脊髓灰质炎和乙型肝炎那样有疫苗预防,因此要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最为重要。

污染物和被污染的表面需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上手足口病的儿童在水庖未彻底干涸及结痂之前,须留在家中。患儿在这段期间应避免同其他孩童接触,不要上学或去托儿所,直至康复为止。家长不应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

除了洗手,还需要注意什么?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7.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发病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

年龄段: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

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区别:两种病很容易区分,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最后,请爸爸妈妈和宝宝牢记防范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勤洗手、勤开窗、晒衣被、喝开水、吃熟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